當前位置: 桐城新聞網 > > 專題欄目 > 奮進振興路 當好“排頭兵”
雙港鎮山明村:整合資源聚“氣” 鄉村建設提“神”
時間:2024-03-11
來源:桐城市融媒體中心
近年來,雙港鎮山明村緊緊圍繞“和美鄉村精品示范村”實施方案和評價指標,在項目謀劃、群眾動員、工程建設、環境整治等方面堅持高起點謀劃、高標準推進,并取得一定進展。
業態融合增財氣。山明村注重與市場主體互動,依托陽光電源、瀚琳農文旅、古易派文化傳播公司等市場主體的投資,形成現有相對成型的產業模式。結合和美鄉村建設,山明村精心謀劃10個重點項目,總投資5751萬元,明確建設運營路徑,撬動社會資本,整合涉農資金3751萬元,建設國儲林、“搖錢樹”、富鋅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等新項目,同時結合大橫山烈士陵園、居巢驛民宿、瀚琳小舍、桐城文園等已建成項目,進一步豐富“民宿經濟”“文化體驗”“周末經濟”“后備箱經濟”等新業態,預計村集體經營性收入每年可增加100萬元。
造勢辦節聚人氣。山明村立足現有資源,先后舉辦了桃花節、“鋅動龍蝦·香遇雙港”美食品鑒周、2024年山明村年味節等系列節慶活動,承接各類參觀團建活動3000余人;以桐城派文化傳承實踐、露營團建為切入點,以春節、端午節、中秋節為重要節點,持續舉辦桃花節、龍蝦節、龍舟節等節慶活動,構建全年活動不斷的節慶體系,以節造勢、以節聚客,不斷豐富特色旅游產品和業態,聚力打造“養心福地·人文山明”品牌。
文化賦能揚名氣。山明村為古代“居巢國”所在地,村里歷史文化遺存眾多,文人名士輩出,有大橫山抗日遺址、桐城文園·明經書院等文化建筑。該村通過挖掘歷史故事,彰顯民俗文化風情,開發鄉村文化多元價值;改建山明名人館和潘贊化、張玉良陳列館,修復大橫山烈士陵園內的碉堡遺址和戰壕,拓展桐城文園的桐城派文化展陳,努力將山明村打造成展示和傳播愛國主義、民俗文化和桐城派文化的重要陣地,豐富和美鄉村建設的精神文化內涵。
聯農帶農提底氣。山明村堅持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充分聽取群眾對和美鄉村建設的具體需求和意見,提高群眾的參與度和配合度。截至目前,該村已完成省道S462路旁清雜培土綠化提升3.5公里,累計籌資50余萬元,籌工籌勞100余人次,已完成農戶改廁250戶,拆除無功能房屋24處,已完成小橫山鋪村民組人居環境整治。同時探索“村集體+農戶+企業”模式,引導農戶盤活閑置農房,開展“一宅兩院試點”,實施國儲林、“搖錢樹”、農業生產服務大托管等項目,為農戶提供更多就業增收的機會。
下一步,雙港鎮各村將深入學習運用“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經驗,建立“整體規劃、資源統籌、分步實施”的建設機制,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早日建成彰顯徽風皖韻的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張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