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樣】董祥民:二十載癡心不改 荒山大崗變“金山”
時間:2024-04-18
來源:桐城市融媒體中心
他堅守山場20年,造林不止,將4000多畝荒山變成“聚寶山”,帶動鄉親們增收致富。經林業部門測算,如今這些山林價值超過千萬。他就是桐城市青草鎮沙鋪村村民董祥民。
在桐、潛兩市交界的“六井大崗”上,1500畝油茶迎風搖曳,郁郁蔥蔥,正陸續進入盛果期;2000多畝濕地松綠樹成林,枝繁葉茂;層層坡地里,高高低低的果樹早已開花結果;100余畝茶樹長勢喜人,綠意婆娑;林下養殖規模也在逐漸擴大。20年彈指一揮間,董祥民的家庭林場逐漸進入發展期,曾經的荒山舊貌換新顏。
今年55歲的董祥民,中等個子,稍顯黝黑的臉上總是帶著憨厚的微笑。2003年,董祥民在經營漆刷生意的同時,承包老家屋后“六井大崗”50畝荒山,栽上板栗,正式進入林業領域。隨后3年,董祥民又陸續承包了王莊、楊沖村民組的500余畝荒山,栽上了濕地松、板栗和桃、梨等果樹,開辟了100多畝茶園,全力打造他心目中的“綠色家園”。
林業生產周期長、投入大,幾年折騰下來,董祥民的前期積累已所剩無幾。2008年,當他準備將六井等村民組的千畝荒山全部承包的時候,親戚朋友都竭力勸阻。“要想改變家鄉的窮山惡水,總要有人帶頭。”董祥民頂住了外界所有壓力,毅然流轉了“六井大崗”周邊的3000多畝荒山,按照青草鎮林業站的規劃設計,分年度實施造林。
近年來,國家出臺一系列林業扶持政策,林農逐漸迎來了造林綠化事業的春天。造林、森林撫育、低效林改造各項補貼加在一起,近200萬元的資金扶持讓董祥民實現了自給自足,也讓他逐漸成長為當地赫赫有名的林業大戶。
據不完全統計,當地群眾先后有3.2萬多人次在董祥民的家庭林場務工,務工總收入達300多萬元,林場先后組織各類培訓30多場,培訓林業種植能手9名。
“林業項目投資一般比較大,周期比較長,所以很少人愿意投資。董祥民很有情懷,并且有一種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釘子精神,他二十年如一日,不停地植樹造林,讓這幾千畝荒山目前變成了名副其實的青山、金山,不僅產生了較好的經濟效益,更帶來了巨大的生態效益。”談到董祥民癡心造林,青草鎮分管林業工作的負責人姜峰言語間滿是贊賞。
行走在綠樹濃蔭下,山間散發著泥土的清香,董祥民對下一步的發展更有了信心,他要打造一個集特色養殖、水果采摘、采茶體驗、餐飲休閑、觀光等為一體的生態農場。(余大國 黃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