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桐城新聞網 > > 專題欄目 > 奮進振興路 當好“排頭兵”
范崗鎮楊安村:番茄大棚全智能 天天呈現“豐收季”
時間:2024-05-28
來源:桐城市融媒體中心
圖為楊安村現代智慧農業大棚里的番茄長勢喜人。
設施農業克服了傳統農業靠天吃飯的不確定性,實現了農業生產機械化、自動化和智能化。在桐城市范崗鎮,當地因地制宜發展設施農業,將農業生產與科技深度融合,讓傳統大棚變身“智能大棚”,越來越多的村民享受到了科技帶來的實惠,農民的錢袋子鼓了起來,日子越過越紅火。
當番茄種植遇上智能化,會產生怎樣奇妙的反應?眼下時值初夏,走進范崗鎮楊安村現代智慧農業大棚,這里卻是果香四溢、生機盎然,只見一條條綠藤上掛滿了鮮紅光亮的番茄,個個玲瓏剔透、長勢喜人。與傳統番茄種植基地不同的是,這里的番茄被24小時全天候“智能呵護”。利用大數據平臺收集和處理植物信息的水肥一體化循環灌溉系統,方便技術人員采集光照、土壤、空氣溫濕度、風向風速等數據進行日常管理的智能溫室控制系統,可以實時監測棚內番茄長勢的吊頂式攝像頭……多種智能化設備、自動化控制裝置讓傳統大棚變身“智能大棚”,農業生產處處彰顯著十足的“科技范”。每年除去兩個月的番茄生長期,這里幾乎每天都是豐收季。
凱盛浩豐桐城基地副經理李浩告訴記者:“一般來說,傳統方式種植的番茄,生長周期在兩個月左右,可掛五到六穗果,但是在溫室大棚里,我們通過營造小氣候,為植株打造一個非常適宜的生長環境,從產能、產量和品質上進行精準調控,番茄可以實現全年長茬生長,植株最長可以長到16米,最多能掛30多穗果。”
據了解,該項目分兩期建設,總種植面積11萬平方米,種植番茄苗木共計13萬株,綜合掛果率達到98%以上。番茄成熟后兩期大棚每天可采摘番茄約35噸,預計年總產量4000多噸,年總產值4000萬元以上,可以帶動周邊就業約80人,務工群眾年人均增收約5萬元。
近年來,楊安村立足資源優勢,堅持科技興農,在現代農業特別是智慧農業賦能加力下,持續加快現代農業園區建設步伐,實現了興業強村富農協同共進。 (徐鑫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