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桐城新聞網 > > 專題欄目 > 奮進振興路 當好“排頭兵”
孔城鎮:發揮疊加效應 鼓起村集體的“錢袋子”
時間:2024-06-13
來源:桐城市融媒體中心
今年以來,孔城鎮堅持黨建引領,創新機制,探索村集體經濟多元化發展模式,發揮疊加效應,推動基層黨建與村集體經濟發展同頻共振、互融共促,鼓起村集體的“錢袋子”。
發揮村級“三資”效益。孔城鎮指導各村(居)深入挖掘并高效利用集體資源,把各村的撂荒土地、新增耕地管起來、用起來,依托村集體經濟合作社,將分散到戶的土地資源流轉到合作社,推行農業“大托管”服務,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鐵山村利用28畝集體土地種植白芨,預計村集體可增收11.2萬元;桐溪村今年種植優質高粱17畝,預計村集體可增收23.8萬元;南口村實施“搖錢樹”與中藥材套種項目,預計每年為村集體增收5萬元。
運行“聯村共贏”機制。孔城鎮黨委、政府牽頭,按照“地域相近、產業相融、資源互補、規模適當”的思路,在全面摸底、深入調研的基礎上,鼓勵桐溪、復東、金地等地域相鄰、產業相近的村聯合起來,整合上級各類扶持資金,組建新的經營實體,實現集中力量辦大事,形成握指成拳、抱團取暖的集聚效應。
發展“一村一品”。孔城鎮依托資源優勢,突出“一村一品”,在農林牧漁等特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上謀項目、找出路。南口西瓜、古井金絲皇菊、姜范圩蓮藕荷花、清水塘稻蝦共養、躍進苗木等農業特色項目目前都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和產業基礎,村級集體經濟組織正想方設法擴規模、上檔次、增效益。中心社區和桐梓村聚焦鄉村旅游資源,開發農家樂、農耕體驗等鄉村旅游項目,以此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
辦好村集體經營實體。孔城鎮鼓勵村級集體經濟組織領辦合作社和實體企業,為種養大戶、家庭農場、涉農企業等經營主體提供社會化服務、承接農村公益性項目建設,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古井村成立的生姜種植專業合作社,明年計劃將各村民組閑置土地統一流轉到合作社,種植生姜,預計村集體可增加收入5萬元以上。 (朱祺文 華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