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桐城新聞網 > > 專題專欄 > 推動社會治理現代化
新時代六尺巷工作法與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研討會在桐舉行
張蘇軍沈厚富張君毅李福華致辭 許靜靜黃世斌王趙春彭鳳蓮劉存磊洪長久祖聰等出席開幕式
時間:2024-07-06
來源:桐城市融媒體中心
圖為新時代六尺巷工作法與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研討會開幕式現場。
盛夏文都,高朋云集。7月6日上午,新時代六尺巷工作法與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研討會在桐開幕。來自國內部分高等院校、政法單位、法學會的近百位法學專家學者和實務工作者濟濟一堂,圍繞“新時代六尺巷工作法與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主題,交流探討法學與基層治理深度融合的新成果、新路徑,為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貢獻智慧。
中國法學會黨組成員、副會長,中國法學會法治文化研究會會長張蘇軍,安徽省委政法委副書記沈厚富,安慶市委副書記、市長張君毅,安慶師范大學黨委書記李福華出席開幕式并致辭。
安徽省委社會工作部副部長許靜靜,省法學會黨組成員、專職副會長黃世斌,安慶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王趙春,桐城市領導劉存磊、洪長久、祖聰等出席開幕式。安慶師范大學校長彭鳳蓮主持開幕式。
圖為與會領導為安慶師范大學六尺巷和解文化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頒發聘書。
張蘇軍代表中國法學會對此次研討會的召開表示熱烈祝賀,并就厚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文脈和根基提出了寶貴意見。他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法治文化的重要論述,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深刻把握“兩個結合”的重大意義和豐富內涵,挖掘、整理、保護、利用地方法治文化資源,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繁榮和發展社會主義法治文化,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法治保障和文化支撐。
沈厚富對安慶市及桐城市在人民內部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基層社會治理等方面取得的成效給予充分肯定,希望與會專家學者通過交流研討,提煉更多精彩觀點、匯聚更多遠見卓識,助力更高水平的平安安徽、法治安徽建設。他表示,省委政法委、省法學會將充分吸收好此次研討會成果,因地制宜推動新時代“楓橋經驗”在安徽深根厚植,最大限度把問題解決在基層、消除在萌芽,努力走出一條符合安徽實際、契合發展需要的基層治理高質量發展之路。
圖為與會領導為六尺巷社區治理學院客座教授頒發聘書。
張君毅在致辭中指出,此次研討會是一場集思廣益的學術盛宴,更是一次傳經送寶的專題輔導。希望各位專家學者暢所欲言、傾囊相授,為“新時代六尺巷工作法”創新發展出謀劃策,為法治安慶建設建言獻策。我們將借此機會,以更新理念、更大力度推動“新時代六尺巷工作法”走深走實,以高水平基層自治、高標準法治政府建設為現代化美好安慶建設提供堅強保障。
圖為與會領導為“和”文化征文大賽獲獎代表頒獎。
李福華表示,安慶師范大學六尺巷和解文化研究中心是省內第一家專門以“新時代六尺巷工作法”及相關基層治理與法治文化為研究方向的科研機構,其研究既立足優秀傳統法律文化,又觀照當前治理理念和法治實踐,是一座值得挖掘的學術寶藏。學校將始終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引,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為建構中國自主法學知識體系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開幕式現場,與會領導為安慶師范大學六尺巷和解文化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六尺巷社區治理學院客座教授頒發了聘書,為“和”文化征文大賽獲獎代表頒獎。中國浦東干部學院教授、教研部副主任王永杰,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導趙曉耕,吉林長春社區干部學院名譽院長、長春市寬城區團山街道長山花園社區黨委第一書記吳亞琴分別作了精彩的主旨報告。
當天下午,與會人員分組實地考察桐城六尺巷、新時代六尺巷工作法展陳館、桐城文廟、市文博館、市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孔城法庭、金神鎮草原村。
在7月7日上午的分論壇上,理論界與實務界的專家學者們將分別圍繞“新時代‘楓橋經驗’與新時代六尺巷工作法”、“基層治理與新時代六尺巷工作法”、“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的傳承與實踐創新”等主題掀起“頭腦風暴”,在思維碰撞中匯集眾智、共商良策。
近年來,桐城市積極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法治智慧,將“六尺巷”典故蘊含的“和為貴”精神融入基層治理,創新形成了以“黨建領事、禮讓和事、群眾說事、多元解事、網格管事、群力防事”為體系的“新時代六尺巷工作法”,走出了一條源頭治理、多元共治、和諧共享的基層善治之路,連續十余年蟬聯“省級平安縣”,并獲評“平安中國建設示范縣”等稱號。
如今,桐城市已建成集信訪、調解、仲裁、訴訟等為一體的一站式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實現矛盾糾紛一攬子、全鏈條化解;共設立覆蓋基層單位的“六尺巷調解室”300余處,通過“聽、辨、勸、借、讓、和”六步法,做到“案結事了、事心雙解”。2023年,全市化解矛盾糾紛3729起,調處成功率達99.7%,桐城法院受理民事案件7783件,調撤50.65%,同比增長4.69%。“新時代六尺巷工作法”也獲評全國新時代“楓橋經驗”先進典型,并作為全國31個“楓橋式工作法”之一入展楓橋經驗陳列館。
此次研討會由中國法學會法治文化研究會、安徽省法學會、安慶師范大學、安慶市委社會工作部、安慶市委政法委員會、桐城市委市政府聯合主辦。(潘皓月 金潔 曹姍 汪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