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桐城新聞網 > > 專題專欄 > 推動社會治理現代化
黃甲鎮:活用“楓橋經驗” 提升善治能力
時間:2024-09-27
來源:桐城市融媒體中心
近年來,黃甲鎮不斷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創新網格服務機制,運行“村民說事、積分管理”制度,用好三個多元解紛平臺,健全基層治理架構,提升治理能力,初步構建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新格局。
創新一個機制。該鎮創新網格服務機制,在全鎮劃分42個網格,配齊配強總網格長、網格員和網格服務團“三支隊伍”,實行網格組收集處理、村黨組織協調辦理、鎮黨委“吹哨派單”,聯動辦理群眾訴求;全鎮4152戶群眾分類歸檔,及時解決群眾需求類、咨詢類、建議類、投訴類、舉報類等五類事項,形成了“以網格黨小組領辦為核心、以村民自治和多元共治為外延”的“一核多元”治理體系。截至目前,該鎮利用網格化服務“365”機制,解決群眾的急難愁盼300余件。
運行兩個制度。該鎮運行“村民說事”制度,通過“說、商、辦、評”四步走,組織群眾民主協商辦事,提升村民自治效能,截至目前,該鎮各村共召開“村民說事會”400多場,妥善化解矛盾糾紛80余件,為群眾辦實事好事500余件;運行“積分管理”制度,全鎮8個村建立“積分榜”“積分超市”,科學細化量化群眾參與村級公益事業的積分激勵,從鄰里互助、整治人居環境、愛心捐贈等28個方面實行加分或減分,并給予物質建立,激發群眾參與鄉村共建共治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目前,該鎮各村共兌換積分1萬余分,群眾參與村級事務管理的主動性日益提高。
用好三個平臺。該鎮搭建“新時代六尺巷工作法”調解平臺,傾聽群眾呼聲,及時回應小意見、化解小矛盾、處理小信訪,用好法治宣講、心理疏導、調解幫扶等手段,解決群眾的憂心事、煩心事;搭建多部門聯動調解平臺,對疑難較大的矛盾糾紛,按照相關事權,多部門協調解決,實現“事了人和”;搭建“一站式”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平臺,綜合運用人民調解、行業調解、司法調解、行政調解,實行“一站受理、多元化解”,讓群眾辦事“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地、問題能解決”。今年以來,該鎮已調解群眾之間的矛盾糾紛23起,解決信訪隱患13個。 (王艷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