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贊偉大祖國?共建幸福文都】我家購車記
時間:2024-10-08
來源:桐城市融媒體中心
20世紀80年代末,初涉職場的我,傾盡積攢許久的280元,在孔城供銷社購得人生中的第一部車——“永久”牌大輕便自行車。當我騎車到單位的時候,同事們一下子圍上來。那金光熠熠的車身、結實無比的坐凳、靈活自如的車輪,惹得他們目不轉睛,羨慕之情溢于言表。有人甚至興奮地試騎了數圈,歡快的笑聲蕩漾在機關大院,在同事們的鼓動下,我特意買一包當時比較高檔的香煙,分發一圈,與他們分享購車的喜悅。
自此以后,這輛自行車便是我最為親密的小伙伴。下班后,我與好友們騎車在孔城大街小巷、周邊學校自由穿梭。摁著鈴、哼著曲,迎著風,一路歡歌笑語,一路青春飛揚。休假回家時,我騎車馱著幾十斤大米,從孔城鎮至練潭鎮,一百多里的土公路,全程未曾停歇。抵達家門口,父母聞聲迎接,他們的目光率先落在那嶄新的自行車上。母親一邊迅速接過我手中的大米,一邊朗聲笑道:“有車甚好,明日騎車給姨母送些青菜過去,也讓她瞧瞧你的新車?!蹦且豢?,從他們眼中,既看到了對我遠程奔波的無比疼惜,更領略到因我擁有新車而滿溢的幸福與自豪。
上世紀九十年代,摩托車成為最時尚的交通工具。妻子在鄉鎮工作,我在城區上班,為縮減上下班的時間,我們毅然傾盡全部積蓄5000元,還欠車行1000多元,購得一輛“大陽90”摩托。有了摩托車,出行愈發便捷、迅疾。走親訪友、逛商場、小聚會,稍加油門,“突突突”一響,在享受“兜風”快樂中,我們便能瞬間抵達目的地。一家三口回老家亦不再艱難,猶記那年中秋節,妻子上午值班結束,八十多里的路程,我們不足一個小時就安全到家。正欲用餐的家人看見我們,興奮得跑過來迎接:“有摩托果真大不相同,想到哪兒就到哪兒,我們原以為這個中秋節,你們無法趕回呢!”
時光匆匆,社會發展日新月異。當初我考駕照時,僅為掌握一門技藝,從未想有朝一日會擁有屬于自己的私家車。眼見同事好友紛紛購車,我亦心動不已。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春日,我們毫不猶豫,現場刷卡十幾萬元,置辦一輛全新的“速騰”汽車。第一次坐在屬于自己的汽車里,當車載音樂悠然響起,我與妻子對視而笑,心中盈滿對未來美好生活的無限憧憬。
有了私家車,我們的生活圈子進一步拓展。每逢節假日,我們不是前往周邊城市暢游,便是與親友一同游玩風景名勝,幾乎踏遍了曾經心馳神往卻未能抵達的旅游景點。有時,我坐在副駕駛座上,望著專注駕車的妻子,聆聽熟悉的老歌,凝視窗外美麗的風景,思緒便不由自主地飄回孩提時代:偶爾,村里開來一輛手扶拖拉機,小伙伴們皆興奮地奔跑其后,爭相抓住泥濘的后廂板,然后縮抬雙腳,多人緊挨著懸掛車上,只為享受片刻的乘車歡愉……現當下,私家車已成為尋常百姓家的“大家電”了,這番變化,那時的我們連做夢都沒夢到。
時光的長河奔流不息,我家的三次購車經歷,恰似璀璨的浪花,在記憶深處閃現著耀眼的光芒,它們不單記載著平凡人生活變遷的點點滴滴,更見證了新中國成立75年來桐城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滄桑巨變,也讓我深深懂得:“國強民才富”這一真理,就扎根在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里。 (醫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