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贊偉大祖國?共建幸福文都】走基層的“四級跳”
時間:2024-10-09
來源:桐城市融媒體中心
今年迎來新中國75周年華誕,也是我參加工作40周年。四十年的農村基層工作經歷,是我美好的記憶。每當想起走基層時的“四級跳”,我慶幸自己是偉大的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持續創造中國奇跡的見證者、受益者。
1984年7月,我從安慶農校畢業,隨后分配到無為縣開城區羊山鄉工作,成為一名駐鄉農技員,工作職責是指導農民防治水稻病蟲害、農田施肥及田間管理。我所在的羊山鄉當時是無為縣最大的鄉,有15個村、1.8萬人。此后兩年,我幾乎走遍了全鄉所有的村民組,許多農民都熟悉我,親切地稱我為“胡技術員”。一份耕耘,一份收獲,1986年無為縣“三干”會上,我受到縣政府表彰。
1987年3月,我調到桐城縣南口鄉工作,擔任鄉團委書記。鄉政府給我配發了交通工具——永久牌自行車。在騎自行車下村的經歷中,有件事印象特別深。1989年秋冬季一個夜晚,當時鄉辦企業——南口輪窯廠來電話,有幾名群眾到廠阻止磚坯生產,方鄉長喊我騎車陪他到現場調解矛盾糾紛。夜行鄉間小路,方鄉長一時心急未留意,人車都摔倒了。趕到窯廠后,方鄉長笑瞇瞇的,和現場群眾交心。待弄清緣由后,他果斷提出處理意見,棘手的問題迅速解決了。騎車回鄉政府的路上,方鄉長同我說了許多,希望我在今后的工作中多聽群眾意見、多同群眾交心、多為群眾辦實事。
1999年4月,我自己買了一輛大陽摩托車,上下班和進村入戶都靠它。當時,我分工里仁村的計劃生育以及征收農業稅工作。記得2000年夏季某天,我邀請鎮人大朱主席一同到村督促農業稅征收工作。午飯后,天空開始陰沉,暴雨將至,村里的姚書記說:“胡宣委你和朱主席下午回鎮吧!我保證做好工作,爭取按時完成任務!”回鎮的路上,傾盆大雨砸下來,當時前不著村、后不著店,人無處躲雨、渾身濕透,泥巴路經雨水浸泡泥濘不堪,摩托車頓時成了累贅。我心里盼望著:什么時候能不收農業稅呢?欣喜的是,安徽率先實施農業稅減免試點工作,2005年全省取消農業稅。從那以后,黨中央連續十幾年下發“中央一號文件”,及時解決“三農”問題,“三農”工作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群眾見到我們這些農村基層干部,更加熱情了。
2013年,我如愿購買了私家車,當時我調到嬉子湖鎮工作,上下班和到村工作,我自駕小車行駛在寬闊的柏油路上,很是愜意。道路兩邊的綠化如同公園一樣,實現了春有花、夏有蔭、秋有果、冬有景。更可喜的是,我撰寫的“加快建設羅湖大橋”的建議得到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視,終于在2019年建成了羅湖大橋。現在,該橋如同彩虹飛越寬闊的嬉子湖,為水鄉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現在,我仍自駕小車,繼續在鄉村全面振興的路上前行……
四十年來,我所經歷的交通工具升級,只是國家高質量發展的一個極微小的縮影。我深刻感悟到:國家的快速發展、高質量發展,歸功于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歸功于全國各族人民的團結奮斗。今后,我們更要擼起袖子加油干,早日實現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宏偉事業! (胡曉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