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桐城新聞網 > > 專題 > 專題欄目 > 奮進振興路 當好“排頭兵”
文昌街道:發展特色水產養殖 拓寬群眾致富路
時間:2024-10-17
來源:桐城市融媒體中心
近年來,文昌街道立足區域實際,大力發展特色水產養殖,拓寬群眾致富路,取得了實效。
創新養殖模式。該街道立足資源稟賦,緊扣“一村一品”,不斷探索特色產業發展新路徑,因地制宜發展跑道養魚、圓桶養魚、稻鱉共養、稻蝦共養、稻蛙共養等特色產業,同步提升水產養殖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官橋村永其家庭農場和大石板村毅宇家庭農場用高位圓桶養殖鱖魚、黑魚、鯽魚、鱸魚等,預計今年產值近350萬元。大石板村又在新建年產3億尾各種魚苗的圓桶養殖魚苗基地,今年內完工,明春第一批鱸魚苗、鱖魚苗將投放市場。
培育新型主體。該街道創新工作方法,強化科技服務,大力培育水產養殖家庭農場、家庭漁場、水產合作社、龍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實行“企業+合作社+基地+養殖戶”的產業發展模式,大力推廣先進養殖技術,鼓勵養殖戶應用新技術、新品種、新模式,實現農業提質增效、農民增收致富。目前,該街道已培育水產養殖家庭農場11家,水產養殖總面積超2千畝。
強化示范帶動。官橋村宇航家庭農場稻鱉共養面積達150畝,每畝年產鱉400多斤,每畝可增收近2萬元;碧峰村朱冬呱呱叫家庭農場稻蛙共養面積35畝,每畝年產石斑蛙3千余斤,每畝可增收2.5萬元;交通村旺興家庭農場和官橋村樅桐家庭農場稻蝦共養面積共320畝,每畝年增收1萬余元。該街道以“稻+N”綜合種養為示范,幫助群眾算清“一水多用、一田多產、一地多收”的生態賬、經濟賬,通過考察觀摩,推廣綜合種養新技術、新模式,全面增強特色水產養殖的發展后勁。(汪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