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桐城新聞網 > > 專題 > 專題欄目 > 奮進振興路 當好“排頭兵”
桐城:上下聯動 共建和美鄉村精品示范村
時間:2024-11-06
來源:桐城市融媒體中心
圖為雙港鎮山明村漁光互補項目一角。
近年來,桐城市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高起點謀劃、高規格推進、高標準建設,在龍眠大地上建設彰顯徽風皖韻的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正在建設5個省級和美鄉村精品示范村。鄉村向“美”向“富”,處處呈現出和風詩韻的盎然生機,凝結成鄉村全面振興的“桐城經驗”。
建立專班,用好調度“指揮棒”。成立桐城市“千萬工程”工作推進小組和工作專班,出臺《關于實施“千萬工程”加快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實施意見》和22個專項工作方案,建立15個市直部門對15個鎮(街道)的督導機制,對全市5個和美鄉村精品示范村實行全覆蓋督導考核。實行市委、市政府領導定期調度制度,今年以來,市委、市政府召開全市和美鄉村精品示范村建設調度推進會12次,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現場調度15次、分管領導現場調度30余次。相關鎮街成立工作專班,相關負責人現場調度100余次。在“政府主導、農民主體、多方參與”的建設運營機制下,桐城深挖內涵,錦上添花,打造和美鄉村“精品示范村”,推出“人文山明”“紅色蔣潭”“智慧楊安”“科創堯天”“生態汪洋”等特色品牌,為鄉村資源變資本、景點變景區、田園變公園豐富了實踐路徑。
挖掘特色,推動鄉村“興產業”。產業振興是和美鄉村建設的重中之重,范崗鎮楊安村聚焦“現代農業、智慧鄉村”著力建設現代智慧農業產業園,實現年產番茄4000噸,產值4000萬元,帶動80余戶農民就業,每戶年均增收5萬元,打造“產業特、人才專、環境美、治理優”的新楊安。雙港鎮山明村圍繞明經書院、翰林別院等重點旅游景點,做大鄉村游,種植富鋅水稻3200余畝、稻蝦(漁)綜合種養1000畝,年產富鋅大米1萬噸、小龍蝦4600噸。唐灣鎮蔣潭村發揮生態優勢,建設綠色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其中,“桐城小花”2200畝、高山有機水稻300畝、中藥材150畝,年產值超1400萬元。產業繁榮,正不斷提升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振興底色。
順應民意,群眾爭當“主人翁”。“村里的路燈太暗了,晚上黑漆漆不安全。”“精品示范村建設需要我們做什么?我們也想為家鄉建設出一份力!”大家坐著小板凳,一群人圍成一圈,你一言我一語,拉家常、說問題、提建議,讓群眾從“觀望者”轉變為“參與者”。據統計,各精品村召開專題夜話會50余次,發出倡議書,群眾累計籌資600萬余元,籌工籌勞3000人次,參與黨員群眾500余人次。范崗鎮、文昌街道全面發動群眾,強化宣傳動員,營造了人人知曉、人人參與的良好氛圍。汪洋村動員群眾自行拆除老舊房屋面積達530平方米,全村群眾義務籌勞達269個工日。 (路威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