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桐城新聞網 > > 專題專欄 > 生態優先 綠色發展
桐城:創建“幸福河湖” 增進“山水和美、人水和諧”
時間:2024-11-13
來源:桐城市融媒體中心
近年來,桐城市不斷深化河(湖)長制,以“河湖安瀾、清水綠岸、環境宜居、人水和諧”為目標,推動全域創建“幸福河湖”,奮力譜寫山水和美、人水和諧的新畫卷。
提升水安全,實現保平安。桐城把小流域防洪達標作為幸福河湖建設的首要指標,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安寧。對大沙河、龍眠河等主要干流實施河道治理、修建護坡、整治護岸等工程措施,規劃治理河道總長453.1公里,已治理約171公里;實施境主廟除險加固工程,拆除新建11座排澇泵站,全市河湖防洪排澇能力不斷加強,進一步筑牢了河湖安瀾屏障。
凈化水環境,助力生態優。桐城以“問題在水里,根子在岸上”為導向,統籌考慮岸上岸下、河內河外、工業農業等因素,系統精準、整體推進水環境保護治理。深入推進河湖“清四亂”常態化、規范化,完成涉河衛星遙感圖版問題整改372個,真正做到“還河于河”;高標準打造小流域“清水”系統和城市生態“綠岸”,整治龍眠河入河排污口8個,使龍眠河省控斷面水質達到Ⅲ類標準;完成12個鎮及街道劃定禁止開墾范圍面積25117公頃,計劃推進小流域、坡耕地水土保持綜合整治16.45平方公里,全市水環境不斷改善。
用活水資源,推動產業興。桐城完成全市25萬畝農業水價改革,改善灌溉面積約10萬畝,全市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提高到0.568,農業灌溉用水利用效率持續提升,有力保障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探索水資源價值轉化路徑,結合河流地理特性、產業特點及地方人文元素,將“親水樂水”景觀融入水利項目建設中,因地制宜規劃建設魚鱗壩、境主廟廊橋等8處水利微景點;實施魯王河水面提升工程,累計清淤整治提升河道1200米,并對沿途進行亮化,打造成炫彩燈光秀、兒童娛樂、戲水觀光、特色美食于一體的天然網紅夜游打卡景點。
弘揚水文化,塑造景觀美。桐城加強水文化保護開發和利用,通過資料查閱、文獻整理、實地調查、成果匯編等方式開展水文化普查,取得普查成果32項。以“幸福河湖”建設為依托,興建河長制主題公園2處,在公園里設置“桐城派”人物事跡壁畫、名人雕塑、名人治水故事宣傳欄等展示設施,宣傳和展示桐城特色的水文化,將“幸福河湖”建成傳承地方民俗風情和歷史文化的有效載體,進一步提升城市品質和群眾的幸福感。 (陳玉婷 方孟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