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實黨建促和諧 保障非公企業行穩致遠
——把“和諧”作為非公黨建工作價值追求的幾點思考
時間:2024-11-16
來源:桐城市融媒體中心
今年10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桐城考察時強調,要加強歷史文化保護,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在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弘揚革命文化、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上協同發力,打牢社會治理的文化根基。“和諧”是六尺巷精神的核心,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安徽重要講話精神,我們要把“和諧”理念融入園區非公黨建,作為其價值追求,以此促進非公企業健康發展,推動經濟增長、促進就業、增強經濟活力。
加強黨組織建設,打牢“和諧”基礎
一是做優組織體系,構建三級工作架構。發揮園區黨工委“一線指揮部”作用,構建“園區黨工委-非公綜合黨委(黨建工作站)-非公企業黨組織”三級工作架構。二是扎實開展“兩個覆蓋”工作,對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基本情況進行“比對式”摸排、“臺賬式”管理;采取單獨建立、聯合組建等方式,特別是“四上企業”應建盡建,確保黨的組織和工作全覆蓋;加強與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的協作,進一步織密非公企業黨建網絡。三是積極發揮黨組織兩個作用,促進非公企業和諧發展。非公黨組織要堅定政治引領,引導企業合法合規經營,完善民主決策機制,關切員工實際需求,塑造特色企業文化,培育員工責任感,踐行社會責任;實施黨員骨干“雙向培養”計劃,提升黨員隊伍整體素質,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為非公有制經濟健康和諧發展提供堅強保障。
構建和諧的勞資關系,營造穩定內部環境
一是加強教育引導,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非公企業黨組織要強化思想教育,引導出資人樹立寬宏正派、責任擔當、誠信守法的價值觀,同時開展豐富多樣的企業黨建活動、文化活動,激發員工向上向善,營造和諧勞資氛圍,確保出資人與員工共同為企業發展貢獻力量,實現和諧共贏。二是建立健全薪酬福利制度,保障員工合法權益。建立健全薪酬福利制度,確保員工的收入與其付出相匹配;關注員工的福利待遇,如社會保險、住房公積金、帶薪休假等,為員工提供全面的保障,激發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力,為企業和諧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三是暢通溝通渠道,化解勞資矛盾。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橋梁和紐帶作用,建好用好非公企業“六尺巷和諧理事會”,建立暢通的勞資溝通渠道;通過定期召開黨員大會、員工座談會、設立意見箱等方式,及時了解員工的訴求和意見,并向企業反映員工的訴求;積極參與勞動爭議調解工作,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引導員工理性表達訴求,辦好關系企業員工切身利益的實事,增強企業的凝聚力,維護企業的和諧穩定。
培育和諧的經營管理隊伍,提升企業科學決策水平
一是堅持“雙向進入、交叉任職”,加強經營管理團隊建設。鼓勵黨員業主兼任黨組織書記,非業主的黨組織書記一般由企業高管兼任,企業管理層其他黨員也要兼任黨組織班子成員,這一做法將有利于加強黨組織對經營管理團隊的領導,推動經營管理團隊與黨組織的深度融合,在互融互促中推動企業和諧發展。二是加強經營管理人才培訓,提升團隊素質。培訓與學習是提升經營管理隊伍素質的重要途徑,黨組織定期開展內部培訓和外部培訓,幫助團隊成員掌握前沿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同時鼓勵經營管理者積極參與行業交流和學習活動,拓寬視野,緊跟行業動態和最新趨勢,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和決策水平;大力引進專業管理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為經營管理團隊注入新的活力和智慧。三是加強團隊協作和溝通,形成和諧的工作氛圍。建立健全的團隊協作和溝通機制,通過加強黨組織對經營管理團隊的引領和協調作用,促進經營管理者之間的溝通與協作,同時加強經營管理者與員工的溝通與交流,形成團結、協作、互助、共進的良好氛圍,為企業行穩致遠提供堅實的團隊保障。
建設和諧的企業文化,增強企業凝聚力
一是強化企業文化與黨建融合,共創和諧氛圍。將企業的“和諧文化”建設與黨建工作融會貫通,不僅有助于提升企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還能促進企業實現長遠發展目標。二是加強企業品牌塑造,提升品牌形象。打造具有自己特色的品牌形象,將企業品牌融入到黨建品牌和企業生產經營之中,加強品牌宣傳和推廣,提高企業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充分發揮先進模范人物的示范引領作用,引導員工誠實勞動、勤奮創業,成為企業穩定發展的主力軍。三是豐富職工文化活動,提升黨建工作活力,通過定期舉辦黨群文化節、職工聯誼會等活動,豐富員工的文化生活,增進員工之間的友誼和團結;利用黨員之家、職工之家、文化長廊、健身廣場等場所,開展寓教于樂的黨群活動,營造和諧、拼搏、奮進的企業文化。
營造和諧的外部環境,助力企業穩健發展
企業黨組織要把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履行社會責任作為工作的重要內容,督促企業實控人、法人和經營管理團隊帶領黨員職工共同營造和諧的外部發展環境。一是加強安全、環保工作,履行社會責任。推動企業建立健全的安全生產、環保管理制度和體系,加強安全生產和環保宣傳教育工作,提高員工的安全生產意識和環保意識,確保企業的安全生產和環保工作得到有效落實,為社會和諧穩定作出貢獻。二是積極參與慈善公益活動,盡力回饋社會。黨組織要引導企業投身社會公益事業,加強企業公益行動和慈善品牌的宣傳和推廣,提高企業的社會形象和美譽度,為企業的和諧發展提供有力的社會支持。三是促進就業創業,推動經濟發展。黨組織應引導企業關注社會弱勢群體,為他們提供就業機會和創業支持,同時搭建好政企交流平臺,加強與政府和相關部門的溝通和協作,密切人崗供需、創業資源的高效對接,為社會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和創業機會,為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
總之,把“和諧”作為非公黨建工作的價值追求,不僅符合非公企業發展的實際需要,也是推動社會和諧發展的重要途徑。我們要通過加強非公黨組織建設、推動企業文化建設、構建和諧勞動關系以及積極參與社會公益事業等措施,實現企業內部的和諧穩定和外部的協調發展。同時,我們也應看到,把“和諧”作為非公黨建的價值追求,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它需要非公企業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的不斷努力和探索,需要政府和社會各界的支持和關注,園區黨工委也要注重總結和提煉非公黨建工作的經驗和做法,不斷完善和創新非公黨建工作的路徑、機制和方法,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非公企業的和諧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的雙向奔赴。(作者:吳新宇 桐城經開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