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桐城新聞網 > > 專題 > 專題欄目 > 奮斗者正青春
鄉村振興路上的“推土機”
——記文昌街道汪洋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占先虎
時間:2024-12-08
來源:桐城市融媒體中心
圖為2024年夏,桐黃公路汪洋段因暴雨出現護坡塌方,占先虎上路查險除險。
忙碌,是占先虎的工作常態;實干,占先虎的工作狀態。
近5年,3個市級重點工程、3個招商引資項目、9個省級和美鄉村精品示范村建設項目先后在汪洋村開工建設、進展喜人。這樣的大建設、大發展態勢,容不得他懈怠一刻!
他像一臺“推土機”
圖為占先虎(左二)現場協調桐城小花茶綜合體墻外排水溝建設。
面積不足6平方公里的文昌街道汪洋村,當年因為“太窮、人口少、發展前景不明”,才在“并村”大潮中“幸存”下來。彼時已是汪洋村委會主任的占先虎則認為:“汪洋還沒準備好,機遇來了抓不住!”至今,他還為“群眾舍不得田地,導致黃甲鎮行政辦公區放棄選址汪洋”一事感到遺憾。
為改變汪洋村、搶抓新機遇,占先虎就像一臺“推土機”,帶領村兩委一班人想方設法,統一干群的思想、集中全村的資源,為興業、強村、富民鋪平康莊大道。
今冬完工、明春投運的桐城小花茶綜合體項目,是市級重點工程,總投資4000萬元,能建在“非核心產茶區”的汪洋村,讓許多人驚訝不已。汪洋村之所以在桐城50多個產茶村中拔得頭籌,全靠資源“兜底”。
圖為占先虎和村兩委干部夜晚在村民組與群眾協商議事。
早在2020年,市級重點工程——桐城抽水蓄能電站移民安置點工程落戶汪洋之際,占先虎就看到了村級建設用地的后發優勢。他東奔西走,說盡千言萬語,為汪洋村成功爭取了12.5畝的用地指標。
2023年5月,桐城小花茶綜合體項目啟動時,項目建設專班舉目四望,唯有汪洋“有地可用”。人無我有,項目扎根,汪洋贏得先機。占先虎說:“汪洋村有1200畝茶園,幾乎家家有茶。該項目的建成,不僅能帶動汪洋茶產業提質增效,還能帶動茶農和村集體增收。通過土地出租和鄉村振興銜接資金分紅,村集體每年約增收40萬元。”
他把汪洋優勢變成投資商的“心頭寶”
圖為2024年10月1日建成開業的“桐溪半山緣”民宿一期項目。
身為汪洋村的“領頭雁”,早年在村以開店為生的占先虎是個出色的“推銷員”——把汪洋的獨特優勢變成投資客商的“心頭寶”。
2021年7月,淮北市客商來桐訪友,并與汪洋村創業能人李剛在安慶選址,謀劃建設民宿項目。占先虎得知這一信息,不請自來,向客商推介汪洋的生態、區位、資源等優勢,并承諾提供“標準地”。經實地考察、全面比選,該客商決定投資汪洋,建設“桐溪半山緣”民宿項目。在村兩委一班人的精心服務下,該項目一期項目目前已完成投資7000萬元,2024年10月1日建成開業,已帶動當地12名村民就業。
同樣,2022年底,在與朋友聊天中得知,桐城創業能人王婷婷聯合外地客商,擬在桐投資文旅項目,占先虎聞風而動,“纏”著王婷婷帶客商到村考察,面對客商提出的嚴苛條件——“三個月內完成項目開工的一切準備”,他一口應承。隨后,他與同事們夜以繼日、上門入戶,完成村集體山場承包合同變更、林地流轉、遷墳、房屋轉讓、水電配套等,比客商的“要求時限”提前一個月。服務的高質效,讓客商下定了投資汪洋的決心。次年春,計劃總投資超億元的仙龍湖網紅孵化中心項目開工建設。
圖為2024年10月1日開始營業的汪洋小鎮項目。
如今,該項目一期——汪洋小鎮項目已于2024年10月1日開始營業,主題民宿、山頂咖啡、湖景露營、特色美食引得游人紛至沓來,高峰日游客接待量達1.7萬人次;二期項目——電商直播中心、仙龍湖路亞垂釣比賽基地等正在建設中,明年投入運行,屆時汪洋村將成為桐城農文旅融合發展中新業態最多、最全的“網紅村”。占先虎的言必有信,盤活了92.8畝的村集體山場,也讓群眾端穩了“旅游飯”,村集體每年因此增收30多萬元。
他在發展一線啃下“硬骨頭”
圖為占先虎(右)和同事從墓碑上查找墳主信息,推動遷墳,保障項目建設。
汪洋村目前在建的14個項目中,桐城市六尺巷社區治理學院項目建設占地面積最大、工期最緊、征遷任務最重。2023年8月項目選址落地后,占先虎將村兩委干部分為三組,白天頂著酷暑辦征遷手續、抓土地丈量和附著物評估、土地清表,每天晚上到村民組會商解難,用時半個月,如期交付了160畝“標準地”。
土地征遷,遷墳是“硬骨頭”。2024年6月,因該項目建設需要,新增征地17畝,新遷有主墳22棺、無主墳37棺。由于桐城有“冬至之前不動墳頭一根草”的習俗,工作難度可想而知。
在前所未有的壓力面前,占先虎和同事們分頭行動,摸清墳主信息,上門動員遷墳,提供遷移安葬服務,爭取到17戶墳主的支持,但仍有一戶墳主未聯系上,4棺合葬在一起的墳冢如何按時遷出?為尊重逝者、顧及墳主,占先虎及時邀請文昌街道司法所、公安派出所、施工單位的代表現場見證,安排專人遷墳,像安葬自己的祖先一樣,把這4棺墳遷至合適的地點,并全程攝像記錄,以備說服“找上門來”的墳主。當年秋,住在鄰鎮的該墳墳主真的找上門,不僅沒“興師問罪”,還向汪洋村兩委干部表示感謝,并將祖墳遷回老家安葬。
圖為桐城市六尺巷社區治理學院項目建設工地一角。
汪洋村民兵營長楊遠帆說:“每一棺需要遷出的墳墓,占書記都在墳頭上披荊斬棘,查找墓碑,根據碑文上信息找墳主,落實分類處置。僅桐城市六尺巷社區治理學院項目建設,就遷移有主墳99棺、無主墳223棺,不僅打破了群眾‘春上不遷墳’的禁忌,而且未發生一起矛盾糾紛。此外,土地征收、征地款分配、青苗補償等,也無一例信訪投訴。這些都是他誠心為民、勤廉干事換來的結果!”
2024年8月份以來,桐城市六尺巷社區治理學院項目建設因為搶工期、趕進度,24小時施工,打樁機、破石機、重型運輸車發出的噪聲,嚴重影響周邊兩公里以內群眾的夜間休息,群眾向占先虎吐槽。村兩委一班人又一次上門,苦口婆心求得群眾的理解與支持,協調到位后,項目建設恢復正常,群眾也“安靜”了。
黨組織和群眾的信任就是“最大的褒獎”
圖為占先虎(中)察看村集體茶園改造工作進度。
如今的汪洋村,既有塔吊林立、夜以繼日的建設工地,也有游人如織、歡聲雷動的熱門景區,更有鄉村向美、產業向綠、百姓向富的蓬勃生機。
目前,“智慧汪洋”數字鄉村項目、近千畝的國儲林項目、鄉賢回鄉投資的百畝共享茶園和200畝優質枇杷采摘園項目、人居環境提升項目、汪洋民宿群項目等都在有序推進中,該村7500畝山場、830畝集體水面、604畝耕地將全部得到高效利用,結出“振興果”。占先虎說:“全村2600名干群將凝心聚力,持續做好農文旅融合發展‘大文章’,把汪洋村打造成集現代農業、生態觀光、水上休閑、民宿體驗、運動康養等于一體的鄉村旅游新高地、共同富裕新樣板、生態宜居新典范、和美鄉村新精品。”
自從1993年進村任職,到2001年擔任村委會主任、2006年擔任村黨總支書記,再到2018年“兩副擔子一肩挑”,30多年來,占先虎一直秉持“腳踏實地、一心為公、重情重義”的工作作風,帶領汪洋干群謀發展、干一件成一件,在厚積薄發中改變汪洋的面貌。2018年以來,該村先后獲稱安徽省級美麗鄉村點、安徽省生態村、安徽省森林村莊、安徽省鄉村治理示范村、安慶市民主法治示范村,躋身2024年度省級和美鄉村建設精品示范村;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1年的0.4萬元增至2023年的2.6萬元;村集體經濟收入近3年連跨30萬、50萬元、70萬元大關,2024年將突破100萬元,和美汪洋的新畫卷正在由規劃圖變成實景圖。
汪洋變美、變強了,群眾變富了,占先虎還是像往日一樣操勞。不慕名利的他,沒有一份“拿得出手”的個人榮譽證書,但他坦然地說:“黨組織和群眾信任我,人人支持我的工作,就是對我最大的褒獎!” ( 詹克彪 占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