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亭鎮:同心聚力攻堅 跑出征遷“加速度”
時間:2024-12-26
來源:桐城市融媒體中心
圖為鎮村干部夜訪征遷戶、協商解難題。
魯谼山水庫位于呂亭鎮魯谼山村,是國家重點水利工程,項目于2023年11月18日開工建設。自此,呂亭鎮聚力攻堅,全力跑出征地拆遷工作“加速度”。截至目前,該鎮已完成9個村民組1198.36畝土地的丈量、復核工作,簽訂征收協議227戶并全部完成搬遷,房屋拆除僅剩2戶未拆;累計撥付房屋征收補償款3477萬元,貨幣化補償第一批39戶共計456萬元,土地青苗補償費約6373萬元,安置點配套費第一批已撥付約1061萬元。
不說二話,公平公正抓征遷。該鎮堅持一個政策講到底、一把尺子量到底,一個標準執行到底,借助“村民組板凳會”“微信群說事”等平臺解讀征遷政策,及時將被征收村民組土地測繪圖紙張貼在各村民組顯眼位置,將每家每戶房屋評估明細表及土地明細表遞交到群眾手上,對有疑問、有爭議的,嚴格按照程序要求,及時復核答疑,如實公開補償標準、測量數據等,真正把征拆工作置于社會監督之下,讓群眾“遷得走、騰得出”。在個性問題的研判中,該鎮堅持以事實為依據、以法規為準繩,確保問題解決。最大限度強化村務監督委員會的監督作用,做到公開透明、公平公正,保障被征遷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有效消除被征拆戶的疑慮。
不舍晝夜,入戶會商解難題。結合魯谼山村“地廣人稀”的村情,鎮村干部成立工作專班,夜以繼日地入戶宣傳,充分發揚“5+2”“白+黑”“晴+雨”工作精神,千方百計解決矛盾,千言萬語感化征遷群眾。按照“政策給夠、道理講透,依法依規、有序推進”的工作要求,工作專班深入各家各戶,講解征地拆遷安置補償政策和魯谼山水庫建設的重大意義,廣泛聽取群眾意見建議,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動人、以誠感人,全力做好宣傳動員、矛盾調處等工作。突出黨員“火車頭”作用,開拓“以1帶2”新思路,優先對涉及征地拆遷的黨員群眾進行政策宣講,引導其帶頭學政策、帶頭簽訂房屋征收補償協議,同時做好親友、鄰居等“關系戶”的宣傳引導工作,形成“黨員為點,以點帶片”的良好局面,讓黨旗在征拆工作一線高高飄揚,用實際行動展現黨員先鋒模范作用。
不遠千里,訪遍外出務工戶。針對該村外出務工人員較多的問題,鎮村兩級黨員干部發揚擔當精神、踐行先鋒使命。結合傳統節日,提前聯系在外被征收戶返鄉,同時不遠千里,多次奔赴銅陵、上海、杭州、寧波等地上門做工作,以滿腔真情服務在外群眾,贏得在外群眾對征地拆遷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共簽訂房屋征收協議20余份,取得了良好成效。該鎮組織部分黨員、村民代表實地參觀汪洋安置點、桐溪安置點、金河新村安置點,成立“安置點理事會”,由理事會自主對接相關部門做好安置房規劃設計建造工作,有效消除群眾對安置工作的種種顧慮,助推征收協議簽訂,加快移民安置點的選址布局、規劃設計等工作,今年11月18日,魯谼山水庫保障性安置房工程正式開工建設。
不留隱患,化解糾紛促和諧。該鎮不定期組織黨員干部對拆遷政策、補償方案等方面進行培訓學習,確保群眾問時“回得對”“答得出”;建立鎮村干部“坐班制”,安排鎮包組領導、鎮青年干部、村干部、網格員深入一線,變群眾“上訪”為干部“下訪”,實行“一線解憂、一線服務”工作模式,實現第一時間發現訴求、第一時間解決訴求;依托12345市長熱線、皖事通、基層小微權力“監督一點通”等平臺,歸集各類涉及征地拆遷的矛盾糾紛,按照其性質、所涉人員、地點等六個維度,細化矛盾分類,完善矛盾糾紛的分級預警,形成上下聯動、反應迅速的工作機制,確保多元解紛機制發揮作用;構建“一個中心指揮、一套系統管理、多支隊伍服務”的網格運行體系,形成由鎮黨政主要領導親自抓、包組領導分片抓、多部門協調配合的齊抓共管工作格局,做到群眾需求在網格發現、資源在網格整合、矛盾在網格化解、服務在網格開展,有效加快征地拆遷工作進程。截至目前,該鎮共排查化解矛盾糾紛30余起,化解信訪案件10余件。
下一步,呂亭鎮將緊扣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的搬遷安置目標,爭分奪秒、精益求精做好征遷安置等配套服務,全力服務重點水利工程建設,奮力譜寫“山水相宜、共同富裕”的鄉村振興新篇章。(孫志龍 胡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