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關鎮:發展“一村一品” 壯大村集體經濟
時間:2024-12-27
來源:桐城市融媒體中心
圖為青龍灣生態園一角。
近年來,大關鎮立足本土資源稟賦,構建“一村一品”發展格局,多舉措助推村級集體經濟提質增效,打造“山上茶樹香、田間水稻優、林下中藥佳、園內瓜果甘”的美麗大關新圖景。
做強“鏈上黨建”,挖掘資源優勢。該鎮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在產業發展中的引領、聚合作用,切實把黨的組織優勢轉化為“產業強村”的發展優勢,把握本地優勢農產品資源,注重提高桐城小花茶、優質稻米等農產品的市場覆蓋率,助力“土特產”成為“金招牌”。旵沖村利用閑置校舍,引進桐城市楊氏茶行開辦茶廠,每年可加工茶草4噸,為村集體經濟增收4.5萬元。龍頭村推行“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發展模式,種植油茶2004畝,年產茶油約200噸,已吸納16戶20名脫貧勞動力務工,年人均增收超5000元,村集體經濟因此每年增收超30萬元。
抓牢“書記項目”,布局特色產業。該鎮因地制宜布局特色產業,著力謀劃發展特色農產品的“書記項目”“書記領辦事項”,增添“致富果”;引入先進農技和管理經驗,助力農產品提質增效,開辟創收“新賽道”。大關鎮農口黨支部“種好‘搖錢樹’,充實民口袋”項目注重發展特色林業,利用空閑地塊種植高效經濟林木,現已在4個村莊落地,累計種植薄殼山核桃1465株、油茶1萬余株。歧嶺村的“黃精變‘黃金’,點燃鄉村振興‘新引擎’”項目建成140畝黃精種植基地,發展林下經濟,拓展中藥材產業鏈,促進林農增收。金山村“小香芋大產業,助推鄉村振興”項目另辟蹊徑,盤活拋荒農田300畝,種植特色榴蓮小香芋,成功為村集體經濟增收5萬元。
持續“添柴加薪”,推動農旅融合。該鎮注重以農促旅、以旅興農,貫通產加銷,推進一產“接二連三”,提升農產品附加值,給力強村富民;以現有資源為基礎,打造出明月灣、青龍灣等現代農業綜合體,拓展農旅融合新業態,做精“鄉村游”。位于該鎮青龍村的青龍灣生態園,著力做精做優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推出精品采摘路線,為農旅融合發展加分賦能,今年已為青龍村集體經濟增收8萬余元。何畈村緊抓發展機遇,引進40萬元投資,建設占地8畝的采摘園,目前已完成土地整平、果樹移栽。
下一步,大關鎮將繼續擦亮“一村一品”,推行抱團共建、聯盟共贏的發展模式,助力村級集體經濟全面“開花”、多點“結果”。 (薛媛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