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桐城新聞網 > > 專題 > 專題欄目 > 奮進振興路 當好“排頭兵”
新渡鎮:黨建引領增動能 振興路上添和美
時間:2024-12-27
來源:桐城市融媒體中心
近年來,新渡鎮以組織振興為統領、產業振興為基礎、治理創新為保障,推動“和美新渡”建設,取得初步成效。
強化黨建引領,鍛造鎮村發展“強堡壘”。該鎮堅持抓班子、帶隊伍,持續加強基層黨組織的建設,鍛造鎮村發展的堅強堡壘。選優配齊村兩委班子,2021年以來,該鎮 7個村獲評市級榮譽,1名村黨總支書記獲評安徽省“皖美村支書”。堅持把發展富民產業、壯大集體經濟作為村黨組織書記的必答題,將其作為“書記項目”重點內容,引導各村實事求是、因地制宜,選準產業、項目和載體,打優勢牌、謀特色路,探索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新路徑新模式。堅持轉作風、抓執行,推動各項工作落地見效,將人居環境整治等10余項工作納入《新渡督查》通報范圍,形成有令必行、令行禁止的工作氛圍,如在今年開展的拆違治亂攻堅行動中,不到半年時間,全鎮拆除違建 635處、1.84萬平方米,鎮村面貌煥然一新。
賦能產業發展,培育經濟發展“新引擎”。新渡鎮民營經濟活躍,塑料包裝產業發達,擁有各類經營主體8000余家,“四上”企業83家,其中規上企業53家,均位居桐城市第一位,2024年財政收入有望突破1.1億元。該鎮著力推進產業轉型升級,連續6年成功舉辦中國·桐城(新渡)塑料機械展覽會,總交易額達20億元;在醫藥包裝、食品包裝等新領域開辟新賽道,多層共擠、流延、水性油墨等新設備、新工藝得到推廣運用,2024年企業技改投入超2億元,全鎮現有戰新企業3家、高新企業10家,中科自動化獲評安徽省首批企業研發中心。“騰籠換鳥”換出新天地,2021年以來,14家企業完成“騰籠換鳥”,置換出工業用地226畝。著力加強平臺建設,提升園區承載能力,新城印花產業園一期項目投入運營,成功引進軍之林等16家高端包裝企業入駐,宜春工業園項目建設正在提速,近3年,該鎮招商引資結出新碩果,新簽約強圣塑業、鑫振塑業、盛達新材料、宜春塑料制品等億元以上投資項目12個,其中5億元以上項目2個。
開闊“強村”思路,厚實村集體“家底子”。盤活集體資源資產,該鎮在21個村全面摸排村集體資源資產,建立“家底”臺賬,引進安徽富美達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碧根果種植項目,有效盤活九重村及周邊村林地資源8000多畝;老梅村盤活、出租集體林場,村集體年增收7.8萬元;楊樹店村、徐河村盤活閑置校舍,村集體年增收8萬元。探索發展“工業地產經濟”,利用鎮區工業廠房租金高的優勢,土橋村動員黨員、群眾資金入股,吸納社會資本204萬元,建成2500平方米標準化廠房,出租后村集體每年新增收入6.5萬元;新安渡村將老村部改為工業廠房,年增收30萬元以上;全鎮20個村抱團發展,參與新城印花產業園建設,運用鄉村振興銜接資金,購置4棟標準化廠房對外出租,每年分紅收益近百萬元。探索村集體自主經營,云水村探索田地自主經營,村干部當起新農人,承包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田地2800余畝,村集體增收50萬元;土橋村參與苗山湖生態園開發經營,村集體年增收15萬元;伊洛村成立伊洛小區物業管理有限公司,干部兼任公司管理層,村集體年增收30萬元;土橋村、新安渡村創新實行“服務企業+環保管理”雙舉措,為130家包裝企業提供工業垃圾處置服務,村集體年增收16.5萬元。2023年,該鎮21個村中,村集體經營性收入超50萬元的有14個、超100萬元的有3個。
多方聯動,匯聚基層治理“大合力”。該鎮加強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鎮村包組強服務,聚焦基層治理最小單元——村民組,以“鎮村聯動、包保到組、服務到戶”的方式,67名鎮機關干部與全體村干部對625個村民組提供包保服務,變群眾“上訪”為干部“下訪”,今年走訪收集群眾需求336個,列出任務清單和完成時限,跟蹤督促落實。著力創建“四說四提升”黨建品牌,即黨員說黨,提升黨心民心的凝聚力;村民說事,提升共建共治的能動力;好人說德,提升向上向善的引領力;鄉友說根,提升鄉愁鄉情的感召力。實施“四說四提升”工作以來,“黨員說黨”微宣講在625個村民組全面開展;召開村民說事會1200余次,解決群眾訴求548個;舉辦道德講堂480余場,受眾約5萬人次;杰出鄉友提供招商引資線索150余個,鄉友互動交流更加頻繁,黨建引領群眾自治成果豐碩,“四說四提升”創新做法獲評桐城市改革創新獎。聚焦“四戶”強保障,全鎮摸排登記困難戶950戶、矛盾戶96戶、空巢戶384戶、衛生戶73戶,針對困難戶,關愛到位,采取低保等社會救助措施來兜底;針對矛盾戶,調處到位,運用“六尺巷工作法”,避免“小事拖大”;針對空巢戶,照護到位,指定專人日常幫忙照看,遇到問題立即上報包保干部;針對衛生較差戶,有勞動能力的督促到位,喪失勞動能力的幫助到位,確保鄉村全面振興路上“不漏一戶、不落一人”。 (湯傳本 范丁榕 魏國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