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桐城新聞網 > > 專題專欄 > 推動社會治理現代化
文昌街道六尺巷社區:黨建引領聚力 賦能基層治理
時間:2024-12-31
來源:桐城市融媒體中心
近年來,文昌街道六尺巷社區將滿足居民多元需求作為服務群眾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強化黨建引領,凝聚“社區大黨委”合力,推動基層治理走深走實,不斷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把牢“主動權”,讓共駐共建“活”起來。該社區推進“大黨委”建設,吸納共建單位、駐區單位5名黨組織負責人擔任兼職委員,圍繞“需求清單”“資源清單”“項目清單”,常態化進行資源對接、事務對接和項目對接,做好精準化、精細化服務。通過開展黨建聯誼活動、紅色教育基地實地踐學、節日慰問困難群體、協同舉辦文化活動等,將“三張清單”抓實做細,實現組織共建,資源共享。深化“雙報到”機制,充分發揮“雙報到”單位資源優勢,組織黨員力量進網格、社區服務進網格、社會治理進網格,扎實開展黨員聯戶工作,擴大黨員志愿者隊伍,將4個“雙報到”單位102名在職黨員納入“六尺巷·德鄰社”志愿服務團隊,建立幫扶對子41個,慰問困難、高齡黨員群眾等特殊群體40余人,統籌解決老舊小區物業管理、環境衛生等民生難題20余項,形成轄區事務一起議、活動內容一起定、發展成果一起享的黨建工作新格局。
暢通“主動脈”,讓戰斗堡壘“強”起來。該社區堅持“紅色物業”培育,基于轄區老舊小區數量多、小而散、地理位置相對集中的特點,社區以“紅色物業”為抓手,延伸“連片打包,共享物業”工作模式,順利為15個小區引入市場化運作機制,將社區環境衛生保潔工作外包給物業公司,讓老舊小區由“失管”逐漸變為“專管”,呈現“新面貌”、煥發“新生機”。打造“居民議事”機制,通過“小巷議事堂”、“讓園”實踐點等平臺,將社區民警、物業代表、共建單位代表、“兩代表一委員”吸納到說事、調事隊伍中,定期收集群眾意見建議,協商解決居民的急難愁盼,有效解決屋頂廢棄太陽能拆除、下水管網堵塞排水不暢反流、外墻脫落等難題11件,做到“小事不出社區、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糾紛早化解”。
搭建“微陣地”,讓志愿服務“熱”起來。該社區建立網格服務驛站,充分利用小區閑置空間,分別在玫瑰園小區、相府花園小區建立網格服務驛站,新建改造西轅門1號“六尺巷·德鄰社”、“小花園·德鄰社”黨群服務站,常態化開展組織聯建、資源聯用、活動聯辦、服務聯享、文明聯創等活動40余次,確保黨建在小區“有旗幟、有陣地、有活力”。豐富文明實踐活動,以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為平臺,依托黨群服務站、六尺巷劇社等載體,邀請機關單位在職黨員和轄區具有專業能力的居民開展寫春聯、猜燈謎、非遺剪紙、棕編等各類活動90余場次。吸納在職黨員、退休黨員充實“六尺巷故事”志愿講解服務隊,為外來游客講解小巷里的“謙和禮讓”,有效緩解景區講解員緊缺的壓力,真正實現志愿講解服務隊的有效運轉。今年以來,開展志愿講解服務120余場次,服務游客超4000余人。
下一步,六尺巷社區將持續整合轄區資源與服務力量,優化社區治理模式,深耕“六尺巷·德鄰社”基層治理品牌,構筑基層治理共同體。(葉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