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市委編辦:突出“精編智辦” 保障高質量發展
時間:2025-01-22
來源:桐城市融媒體中心
近年來,桐城市委編辦突出重點強保障、破解難點促發展、關注焦點惠民生,在機構改革、完善體制、優化職能、創新管理、統籌資源上協同發力,以高質量服務保障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穩”字為基,深化改革。在強化黨的創新理論和業務知識學習的同時,桐城市委編辦聚焦全面深化改革,把準改革定位,高質量完成地方機構改革任務。在重點領域改革上突出上下貫通,把強化黨對金融、科技、社會工作等領域的全面領導作為機構改革的重中之重,進一步理順和優化人才、數據資源管理、老齡、中醫藥管理、新聞出版和電影管理等工作職責,壓縮黨政機構數,深化經開區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試點和“小散弱”事業單位優化整合;在行政執法改革上突出積極穩妥,進一步壓實政府部門執法主體責任,推動行政執法職能回歸機關,保留專業執法隊伍6支,撤銷承擔執法職責事業單位5個,剝離部分承擔執法職責回歸機關的事業單位5個,平穩順利過渡執法人員,推進監管和執法銜接機制建設。2024年9月,桐城市代表安徽省接受了中央編辦機構改革評估。
“新”字揚帆,減負增效。桐城市委編辦堅持大抓基層、改革創新,重構基層體制,促進興業賦能。深化“兩單一圖四機制”建設,先后推動街道“黨建工作區域化、街道運行集約化、社會治理一體化”融合,進一步釋放經濟發達鎮經濟潛能,狠抓“市鎮一體、條抓塊統”,優化“1+3+N”改革體系建設,通過重構職能體系、深化放權賦能、完善服務平臺、強化數智支撐,構建權責統一、行為規范、運轉協調、簡約高效的基層行政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有關經驗做法被《中國機構編制》雜志刊發。
“精”字奮楫,篤行致遠。桐城市委編辦打造“黨建引領、精編智辦”品牌,聚焦精準投放編制、精通業務知識、精煉干部隊伍、精細服務社會,把牢一個文化陣地、推出兩大平臺載體、實施三項學習機制、深化“四季工作法”,以理念融合、謀劃融合、實施融合,突出政治建辦、能力立辦、作風強辦。持續加大機構編制資源統籌調配力度和挖潛增效,嚴控編制總量、服務重點需求、加大盤活力度,出臺《桐城市市直事業單位周轉編制管理辦法(試行)》,建立鎮(街道)事業編制周轉池,著力破解“控”與“供”的矛盾,強化人才編制保障。2024年共安排公務員和事業單位招考計劃262名,選調計劃44名,市外調入25人,安置退役士官23名,農村訂單定向培養醫學生4名、定向培養鄉村教師30名。統籌調配機構改革收回編制,為中醫醫院、市場監管局等單位增加事業編制195名。
“智”字賦能,強化共享。桐城市委編辦融合歸集實名制管理、機構編制評估、“三定”規定等內部信息數據萬余條,建成桐城市“智慧編制”系統,實現機構編制“一屏掌控”,強化數據共享共用。精準勾勒“部門畫像”,強化分析研判,為機構編制事項議案、討論、會議決策、組織執行、監督問責等管理全過程提供“數據流”和“信息鏈”。推出基層治理“一件事”線上系統,完善“精準識別、自動流轉、即時響應、全程可控”智治支撐體系,實現事項快速響應、快速聯動、快速處置,目前物業管理應用場景即將上線試運行。
“嚴”字貫穿,規范管理。桐城市委編辦狠抓“關鍵少數”,突出“點面結合”,強化機構編制法治化建設。將《中國共產黨機構編制工作條例》等法規制度學習納入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桐城市重點普法目錄和桐城市委黨校主體班次培訓內容,組織編印《機構編制工作文件匯編》,提升黨政機關特別是一把手的機構編制法定化意識。強化事中事后監管,登記管理水平持續提升,2024年辦理機關群團和事業單位法人登記事項154件,完成事業單位注銷登記140家、事業單位法人年度報告信息公示275家。規范線上系統管理,確保“賬實相符”,全年線上辦理入編281人次、出編632人次、單位變更325人次。持續加強議事協調機構規范運行,嚴格聯席會議規范管理,從嚴控制專項小組、工作專班,清理議事協調機構144個,納入規范管理目錄24個。
“實”字托底,護航發展。桐城市委編辦創辦“知行社”流動研學課堂,踐行“一線工作法”,大興調查研究之風,領辦重點調研課題20余個,緊盯領導“關注”、社會“關切”、工作“關鍵”,全力補齊民生短板。創新“基礎編制+附加編制+周轉池編制”編制供給方式,優化編制管理模式,出臺《桐城市義務教育學校教師交流輪崗暫行辦法》,組建全市教師交流庫,促進教師資源合理流動,已入庫教師586名,實現交流356名,組建城鄉教育聯合體15個,安排支教教師128名,開展各類聯合教研活動80余場,持續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穩妥做好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就業創業,全面深化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扎實開展駐村幫扶,通過抓服務、明職責,將改革力度轉化為民生溫度,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惠及群眾。 (江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