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王圩老龍燈起舞六尺巷 點亮非遺傳承之路
時間:2025-02-06
來源:桐城市融媒體中心
圖為舞龍燈表演現場。
2月5日晚,桐城六尺巷景區迎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文化盛事——省級非遺王圩老龍燈在這里精彩舞動,為游客們帶來了一場震撼人心的視覺盛宴。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六尺巷景區內張燈結彩,流光溢彩的花燈將這條古老的巷道裝扮得如夢似幻。
伴隨著鏗鏘有力的鑼鼓聲,一條長約20米的龍燈在景區舞動起來。龍頭昂首向前,龍頭龍尾對舞,形態栩栩如生,仿佛一條巨龍在夜色中翻騰。舞龍者身著傳統服飾,動作矯健、配合默契,時而盤旋、時而騰飛,將龍的靈動與威武展現得淋漓盡致。龍燈所到之處,觀眾們歡呼雀躍,紛紛拿出手機記錄下這一精彩瞬間。
圖為舞龍燈表演現場。
王圩燈會作為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有著獨特的藝術風格。它屬于放索燈,舞動時龍身相對靜止,頭尾對舞,展現出與眾不同的美感。此次在六尺巷的表演,不僅讓游客們領略到了這一傳統技藝的魅力,更將非遺文化與六尺巷所蘊含的“禮讓”精神相結合,傳遞出和諧、包容的文化理念。
游客汪建中欣喜地說:“今天既看到了非遺文化傳統燈會,又欣賞了喜慶熱鬧的舞龍燈表演,很有過年的氛圍,同時學習了六尺巷謙和、禮讓的傳統文化,收獲滿滿,非常開心。”
六尺巷因清代康熙年間大學士張英“讓他三尺又何妨”的故事而得名,象征著中華民族和睦謙讓的美德。而王圩老龍燈的舞動,仿佛在訴說著歷史的傳承與文化的延續,讓游客們在欣賞表演的同時,也深刻感受到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
圖為舞龍燈表演現場。
桐城王圩燈會有著一百多年的歷史,2010年被列入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此次老龍燈打卡六尺巷,不僅豐富了當地群眾的文化生活,也為非遺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游客錢晨表示:“作為當代新青年,我們要用一種特別的方式,去傳承家鄉的優秀傳統文化,讓更多人知道六尺巷的故事和文化內涵。”(余大國 李毛杰 徐鑫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