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桐城新聞網 > > 專題 > 中國?桐城第三屆富鋅產業發展暨桐城文旅推介大會
雙港鎮:盤活資源 興業富民
時間:2025-04-03
來源:桐城市融媒體中心
“我承包了練潭圩200畝水面養殖青、草、鰱、鳙,流轉了200畝水田進行稻魚共養,還經營青梅農家樂,每年收入320萬元。”近日,雙港鎮練潭村村民汪晶高興地對筆者說道。
現年53歲的汪晶是生活在嬉子湖畔的漁民,長江十年禁漁政策落地后,他響應政策號召,退捕轉產,和妻子熊青梅搞起了水產養殖,兼營農家樂。如今,他一家4口過上了小康生活。
據汪晶介紹,在稻魚共養中,稻田微生物以及危害水稻生長的害蟲是魚的飼料,魚的排泄物又為水稻生長提供了良好的生物肥料。稻魚共養不僅減少了飼料、肥料投入,而且生產出的有機大米也比一般大米品質好、價格高。
雙港鎮境內的水土富含微量元素——鋅,該鎮因地制宜,支持市場主體發展稻漁綜合種養,著力打造富鋅農產品,尤其是富鋅龍蝦品牌,實現一水多用、一田多收,促進農民增收、集體增效。目前,雙港鎮實施稻魚、稻蝦、稻鱉、稻鰍、稻鱔等多品種綜合種養總面積達3萬畝,每畝帶動群眾增收2000元左右。
在該鎮雙鋪村,該村堅持黨建引領,引進人才和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著手資源開發、新業態培育,助力興業富民。“我在白陂湖養魚場干了快三年,一年有3萬元收入,還不耽誤自家農活。”該村61歲的脫貧戶潘百勝一邊給魚兒投食一邊與筆者攀談。
300畝的白陂湖原本雜草叢生、淤泥沉積,沒有養殖大戶愿接手,成了荒廢水塘。2020年,雙鋪村通過筑巢引鳳,引進能人曹峰回鄉創業,開發白陂湖養魚,讓撂荒湖生“金”。如今,“白陂湖”不僅每年為村集體增收7萬元,還吸納像潘百勝一樣的4位脫貧戶務工增收。
下一步,該鎮將繼續發揮典型引路和示范引領作用,在全鎮20個村打造一批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產業發展示范帶、特色群;著力推進涉農項目招商,吸引各類資本“上山下鄉”,重點打造農業“全產業鏈、全價值鏈、全品牌鏈、全生態鏈”;加大新型職業農民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盤活耕地資源6萬畝,推動現有的15家農民專業合作社、60家家庭農場、13家種植大戶持續健康發展。 (錢文晨 孫傳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