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桐城新聞網 > > 專題專欄 > 推動社會治理現代化
龍眠街道太平社區:“微網格+新就業群體”賦能基層共治提質增效
時間:2025-04-17
來源:桐城市融媒體中心
“興爾旺北二路林莊安置點電線垂落,離地僅1.2米,存在觸電風險!”近日,順豐快遞員江銀在派件途中發現安全隱患,隨即通過手機上傳現場照片及定位。龍眠街道太平社區網格中心接報后即刻啟動應急響應機制,聯合供電部門當天完成線路加固,及時消除安全隱患。這是太平社區探索“黨建引領新就業群體參與基層治理”的生動縮影。
近年來,隨著快遞、外賣、網約車等新業態蓬勃發展,20余名新就業群體人員活躍在太平社區。社區黨總支敏銳把握“兩新”群體移動性強、覆蓋面廣、貼近民生的特點,創新推行“微網格+新就業群體”治理模式,通過組織賦能、機制創新、雙向服務,將穿梭街巷的“騎手大軍”轉化為基層治理的“流動哨兵”,構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新格局。
黨建領航強組織,構建社區治理共同體。該社區黨總支構建“黨建+網格”雙融合機制,推動新就業群體有序融入基層治理體系:搭建“云端招募”平臺,依托微信公眾號發布“小哥網格員”招募令,聯合順豐、美團等企業站點建立常態化推薦機制,累計吸納5名骨干騎手加入社區治理隊伍;推行“精準定崗”模式,根據騎手配送路線、作業區域劃定5個專屬網格,建立“一人一網格一服務清單”,實現治理需求與服務供給的精準匹配;完善“動態管理”機制,建立新就業群體黨員“雙報到”制度,配套崗前培訓,累計開展網格業務、應急處置等專題培訓2場次。
流動哨兵織密網,激活基層治理“神經末梢”。穿梭街巷的騎手們化身“移動探頭”,構建起問題“發現——上報——處置——反饋”的閉環治理鏈條,累計通過“隨手拍”上報環境衛生、公共基礎設施破損、安全隱患等問題12件,處置率達98%;主動承擔“五隨手”微服務(隨手清、隨手整、隨手勸、隨手幫、隨手報),累計開展樓道清理、單車規整等志愿服務20余次;變身“政策速遞員”,在派件過程中同步發放反詐宣傳手冊、惠民政策明白紙500余份,實現“送一份快遞,傳一份溫暖,筑一道防線”。
多維激勵增動能,打造雙向賦能“能量場”。該社區建立“服務有價、奉獻有光”的正向激勵體系,讓新就業群體在基層治理中“有干勁、有奔頭、有榮譽”。推行“積分銀行”制度,將問題上報、志愿服務等轉化為可累積、可兌換的“先鋒積分”,憑積分可兌換洗車服務、子女托管等專屬權益;構建“暖心服務矩陣”,依托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打造“騎手驛站”,提供休憩充電、餐食加熱、心理咨詢等10項暖心服務,聯合市中醫醫院開設“新就業群體健康綠色通道”,累計開展免費義診、職業病防治宣講3場次;著力培樹先進典型,通過開展“最美網格騎手”“先鋒配送員”等系列評選活動,把優秀騎手作為社區治理骨干培養對象,將政治素質過硬、群眾基礎好的騎手納入黨員發展體系,推動新業態群體參與基層治理從零散化向組織化融入穩步邁進。
自“黨建引領新就業群體參與基層治理”項目實施以來,太平社區網格事務發現率提升40%,處置周期縮短至2~3天,非機動車亂停亂放、飛線充電等“老大難”問題下降65%。穿梭街巷的“熒光綠”“外賣黃”“快遞藍”,正成為基層治理中最活躍的“細胞”,書寫著新業態群體與城市治理同頻共振的生動篇章。 (彭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