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桐城新聞網 > > 專題專欄 > 推動社會治理現代化
龍眠街道沿河社區:黨建凝聚合力 提升共治效能
時間:2025-04-18
來源:桐城市融媒體中心
近年來,龍眠街道沿河社區充分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通過黨建凝聚治理合力,破解治理難題,切實將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致力交出一份讓群眾滿意的“為民答卷”。
以黨建為核心,挺起基層治理“主心骨”。社區優化“社區黨委—網格黨支部—樓棟黨小組”的組織架構,推動黨的組織覆蓋到小區、樓棟、商圈等單元;推行“黨建+微網格”治理模式,由黨員擔任網格志愿者,實現“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社區”; 選優配強社區兩委班子,吸納退休干部、退役軍人、黨員等進入志愿服務隊伍,實施黨員“亮身份、作表率”行動,設立黨員責任區、示范崗,帶動群眾參與社區治理。
以共建為路徑,畫好多元共治“同心圓”。社區深化區域化黨建,建立“黨建聯席會”機制,聯動駐區單位、物業、業委會等共商共治,破解停車難、環境臟亂等“老大難”問題;推廣“紅色物業”模式,推動物業企業成立黨支部,提升服務質量;社區搭建“居民議事廳”“民情說事室”等平臺,通過“民事民議、民事民辦”增強群眾自治活力;結合區域特點,培育社會組織,引導居民加入志愿服務隊、文藝服務團隊等,形成“黨建引領、群團助力、群眾參與”的多元共治生態。
以服務為根本,寫好惠民利民“初心卷”。社區精準對接群眾需求,開展“敲門行動”“微心愿”征集活動,針對“一老一小”、特殊群體等提供定制化服務,如老年食堂、寒暑假公益輔導班、周末小課堂等;運用文都e家、基層小微權力“監督一點通”等平臺,實現“群眾點單、黨組織派單、黨員接單”閉環服務;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實施“黨建+民生項目”,今年以來,沿河社區實施老舊小區改造5處、處理外墻飾材脫落3起、安裝充電樁60個。
以創新為動力,探索善治善為“新辦法”。針對原市磷肥廠宿舍區違規搭建的鐵皮車棚,社區組織黨員挨家挨戶做工作,并通過黨員帶頭拆除自家違建,帶動居民配合改造,已拆除違規車棚20余個;創新“微改造”資金籌措方式,原市食品廠宿舍區外墻飾材脫落,社區采取黨員帶頭、居民廣泛參與的方式籌集資金,修復外墻,及時消除安全隱患;實行“積分制管理”,根據居民參與社區志愿服務、遵守公約等情況賦分,積分可兌換公共服務或實物獎勵,真正做到引領群眾、凝聚群眾、帶動群眾、服務群眾,切實提高轄區居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湯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