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桐城新聞網 > > 專題專欄 > 推動社會治理現代化
文昌街道六尺巷社區:黨建聯建“五力”賦能 繪就社區治理新畫卷
時間:2025-04-29
來源:桐城市融媒體中心
圖為黨建共建單位代表正在接受黨史和廉政教育。
近年來,文昌街道六尺巷社區以黨建聯建為核心,秉持“組織聯建、資源聯享、服務聯抓、民憂聯解”的工作思路,探索“五力協同”區域化黨建融合發展路徑,整合共建單位、社會組織、黨員、群眾等各方力量,推動形成“黨建引領、多元共治、共建共享”的基層治理格局。
多元聯動“聚合力”。該社區深化“雙聯系雙報到雙服務”機制,吸納共駐共建單位5名黨組織負責人擔任兼職委員,每季度召開黨建聯席會議,深入推進黨建共建、文明創建、綜合治理等工作,圍繞服務民生、矛盾糾紛化解、紅色物業管理提升等熱點問題進行交流討論,構建多元主體參與的社會治理共同體。
紅色教育“強引力”。該社區打造“沉浸式”紅色教育矩陣,“紅色課堂”講理論,結合社區地域特色,制作《六尺巷故事背后的廉潔家風》專題黨課PPT,將傳統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用老故事講新道理;“紅色走訪”尋初心,帶領黨員群眾走進烈士陵園、廉潔文化館,重溫入黨誓詞,學習革命先烈事跡,接受思想淬煉和精神洗禮;“紅色劇場”傳精神,在“七一”、國慶節等重要節日,組織六尺巷劇社舉辦紅色主題文藝演出,利用遠教站點,開展“紅色電影季”活動,讓紅色文化不斷浸潤人心,年均參與人數達2000余人次。
共建共享“添活力”。該社區以“六尺巷·德鄰社”黨群服務平臺為載體,形成居民需求、共建單位資源、服務項目“三張清單”,組建黨員先鋒、平安綜治、“六尺巷故事”志愿講解等6支志愿服務隊伍,圍繞關愛孤寡老人、家風教育、矛盾糾紛調解等開展“菜單式”服務。今年以來,累計開展健康義診、六尺巷小課堂、廢舊線纜清理等志愿服務20余場次,惠及居民1000余人,讓基層治理有深度更有溫度。
多元服務“增動力”。該社區以“一老一小”為重點,整合轄區醫療、教育、文化資源,打造“15分鐘便民服務圈”。針對老年群體,開設“銀齡學堂”,提供黃梅戲教學、文化理論學習等課程,聯合城中衛生服務中心開展免費體檢、舉辦健康講座;針對青少年群體,聯合“周國亮書法工作室”、非遺傳承人,開設公益書法、傳統文化等課程。今年累計開展各類文體活動20場,提升社區凝聚力和群眾的幸福感、歸屬感。
精細治理“提效力”。該社區構建“微網格”治理體系,將轄區劃分為9個微網格,推行“社區黨總支書記—網格長—網格員—單元長”聯動機制,依托常態化“敲門行動”,累計收集居民意見建議31條,解決管道清淤、路燈亮化等民生小事16件;組織“四方聯席會”“協商議事會”10次,讓居民充分參與社區事務管理,真正實現服務群眾“零距離”。
下一步,該社區將持續深化黨建聯建工作,以更強的組織力整合資源、更實的服務力溫暖民心、更優的治理力破解難題,推動黨建優勢切實轉化為治理效能,書寫黨群同心、共創和諧的生動篇章。 (葉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