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桐城新聞網 > > 專題 > 專題欄目 > 奮進振興路 當好“排頭兵”
孔城鎮九年村:復耕地上種棉花 結出“共富”之果
時間:2025-05-29
來源:桐城市融媒體中心
初夏時節,孔城鎮九年村的田野上一片新綠,5月初播種的棉花苗生機盎然。在該村大元組的復墾復耕地塊上,村民們忙著疏苗、除草,這片曾被撂荒的土地,在該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的努力下,不僅重煥生機,更因所產棉花品質出眾、暢銷周邊鄉鎮,悄然開出產業振興、村民共富之花。
去年,九年村利用127畝復墾耕地種植棉花,采用深翻平整、測土施肥、節水滴灌等技術,實現棉花畝產250斤、總收益14萬元的亮眼成績。今年,該村股份經濟合作社乘勢而上,將大元組連片復耕地納入棉花種植計劃,棉花種植面積增至200畝。
村民陳良華正在田壟間彎腰補苗,他指著長勢喜人的棉花苗說:“復耕地土層薄是短板,但合作社下足功夫,專門調運有機肥來改良土壤。你瞧這苗情,比去年還壯實,今年收成更有盼頭!”
九年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理事長余永忠抓起一把田土介紹:“因土壤改良到位,曾經的貧瘠地已成‘聚寶盆’。去年收的棉花纖維長、雜質少,銷到鎮上加工廠,每斤售價比市場價高0.5元!”
憑借過硬的品質,九年村的棉花打開了市場。去年棉花收獲季,呂亭鎮棉被加工廠、孔城鎮農副產品收購站進村搶購。余永忠說:“他們都說,這里的棉絮蓬松度好,被胎不起坨。今年棉花苗才下地,就有人打電話提前預訂收購棉花了?!?/p>
周邊村鎮的許多居民更是直接到村采購棉花、加工棉被,“家門口加工”的模式再次“火”起來,帶動村民增收?!翱蛻艨粗┌椎拿薅洮F摘現做,特別放心,一傳十、十傳百,就火了?!贝迕耋尉谜抡f。他家購置了村內唯一的彈花機,利用農閑承接棉被定制加工,每床棉被加工費50元,秋冬旺季日均訂單超8單。他說:“去年光棉被加工費就掙了1萬多元,今年訂單量翻倍,已經接到20床棉被訂單,忙不過來時還得雇人幫忙!”
孔城鎮農業部門有關負責人表示,這種“以點帶面”的發展模式極具韌性:“產業從需求中自然生長,村民看得見效益,未來會有更多人主動加入。”
站在田埂遠眺,復耕地里的棉花新苗正在奮力拔節。再過幾個月,這片土地又將重現“白云蓋田”的豐收圖景,而棉田外,更多的共富故事也在開花結果。 (郭征東 吳春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