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關鎮:全域拆違拆舊 推動鄉村“蝶變”
時間:2025-06-16
來源:桐城市融媒體中心
圖為拆違拆舊之后,空地復墾現場。
在“宜居桐城”行動中,大關鎮黨委政府錨定目標,把拆違攻堅作為扮靚村鎮顏值、提升民生福祉的關鍵一招,創新治理模式,凝聚全域合力,繪就鄉村“蝶變”新圖景。
精準包保,一線攻堅。大關鎮將全域劃分為9大責任區,推行“一線工作法”,構建“1+15+N”網格化治理中樞,鎮黨政領導班子掛帥“首席攻堅官”,15位分工村點長變身“前沿指揮官”,110名村兩委成員化身“網格管家”,聯動261名市直機關干部、109名鎮干部,對1245戶重點農戶實施精準包保,把責任鏈條延伸到戶,構建起上下貫通、執行有力的攻堅體系。該鎮召開的10余場工作推進會、調度會,精準“把脈”、現場交辦,對50余個工作難題靶向施治,配套出臺《道路沿線拆違拆舊專項行動方案》,以“柔性服務+剛性執行”讓拆違工作既有力度更有溫度。
講透政策,凝聚合力。大關鎮推行“三進三講”,讓政策“聲”入人心,鎮村干部進街巷、進農戶、進商鋪,講法規政策、講整治效益、講發展藍圖,召開280余場村民小組會,發放1萬余份“宜居桐城”行動倡議書,傳遞拆違拆舊決心,營造“黨員帶頭、群眾參與”的濃厚氛圍。小關村黨員章龍生帶頭拆除45平方米鋼構棚,帶動周邊6家商戶主動響應;臺莊村黨員朱江生用“親情賬本”算清安全賬、經濟賬、健康賬,推動4戶村民攜手拆除4710平方米廢棄畜禽棚舍,實現群眾從“被動配合”到“主動參與”的華麗轉身。
全域聯動,舊地生景。在拆舊建新工作中,大關鎮設立“共產黨員責任區”,推動“黨員攻堅隊”沖鋒在一線,組織群眾自發拆違拆舊;推行“高擺經驗”,15支由村民組長、鄉賢能人組成的“先鋒戰隊”集結出征,發動3000余人次群眾參與,共籌集資金52.4萬元,實施就地補綠植綠、土地復墾復種,實現村莊改貌、舊地生景。小關村探索“村莊規劃設計共定+建設資金共籌+村莊管護共為”的共建共治模式,在大關初中沿線等路段,完成100余戶、4000余平方米彩鋼瓦拆除及徽派雨棚改造工程。截至目前,全鎮累計拆除64個閑置畜禽棚舍,拆除141處無功能建筑約7000平方米,復墾耕地100畝,鄉村“舊貌”得以煥“新顏”。 (方麗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