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桐城新聞網 > > 專題專欄 >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在行動
新渡鎮:打好“組合拳” 繪就人居“長久美”
時間:2025-06-23
來源:桐城市融媒體中心
圖為整治后的村莊一角。
近年來,新渡鎮聚焦重點難點,打出人居環境整治“組合拳”,全力推動鄉村面貌實現“顏值”與“內涵”雙提升。
主體覺醒,激活整治動能。眾人拾柴火焰高,人居環境整治需要每一位村民的積極參與。該鎮充分利用村廣播、宣傳欄、微信群、“四說四提升”等多種渠道,廣泛宣傳人居環境整治的重要意義,提高村民的參與積極性;開展“美麗庭院”“星級文明戶”等評選活動,樹立先進典型,激發村民“向美”的內生動力,引導群眾自覺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主動參與人居環境整治,形成了“黨員帶頭干、群眾跟著干”的良好氛圍,讓人居環境整治從“要我干”變成“我要干”。
圖為新渡鎮風景。
分類施策,聚力攻克難點。該鎮根據各村的地理環境、經濟發展水平和資源稟賦,因地制宜、分類施策,指導各村找準問題的關鍵所在,采取有針對性的整治措施;構建群眾互相監督機制,通過村民輪值、鄰里互評形成共治閉環;激活鄉賢能人等力量,通過評選“新渡好人”“好婆婆好媳婦”,開展“好人說德”循環宣講,以道德感召力動員群眾投資投勞;針對廠區多、人車流量大的區域加大保潔頻次,確保垃圾日產日清。
圖為新渡鎮風景。
形成閉環,重塑整治鏈條。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必須建立健全長效管理機制,破解“整治-反彈-整治”的循環困局,該鎮將人居環境“建管護”責任壓實到鎮、村、組、戶四方主體,使模糊的集體責任轉化為具體的個人擔當;動態反饋貫穿問題發現、處置跟蹤、隨機復檢全流程,形成螺旋上升的改進機制;監督網絡融合行政檢查與群眾監督力量,完善鄉村共治的責任鏈條,推動人居環境整治成效從“曇花一現”轉變為“風景常在”。 (程欣怡 魏國慶)